时间:2023-03-21 16:12:08 | 浏览:292
如今保健品越来越受欢迎,主要就是如今人们承受的压力和疾病困扰,都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尤其是在大城市,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狭小、饮食不规律等原因,人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失眠、焦虑、胃病、记忆力下降、皮肤差、脱发等亚健康问题,困扰着当下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没有时间做饭,不能通过食疗调整身体的人,只能通过所谓的保健品改善身体状况,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购买保健品的原因。
老年人随着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长寿,有健康意识的老年人不断增加,对于保健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但是这些被捧上天的保健品,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还不如蔬菜水果,如果长期摄入必然也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更有助于强身健体,如果仅靠保健品保养,身体根本达不到真正理想的效果,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要被销售的花言巧语欺骗了。
【1】酵素
“酵素”在前些年非常流行,但其实它就是港台地区的一个翻译名称,大陆这边的正统叫法就是“酶”。
酶是人体生物反应的一种催化物质,就目前来说已知的酶有4000多种,它们的分布在人体内的各处,比如唾液中就含有酶。
临床上有些针对性的酶类物质,比如促进创口愈合的糜蛋白酶是药物和保健品最大区别就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商家宣称的究竟补充的是哪一种酶,更何况人体内4000多种,你真的能靠保健品添加完整吗?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酶本身就是蛋白质,吃进体内,在胃内被分解,进而失去作用,吃了也等于白吃,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欺骗了。
【2】口服胶原蛋白
口服胶原蛋白大家非常熟悉,尤其是注重外貌的女性,更希望自己能够用服用胶原蛋白,达到延缓衰老、保持青春永驻的目的。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医明确表示:胶原蛋白就是蛋白质,在人体皮肤组织以及骨骼内含量都非常丰富,根本无需外界补充。
事实上胶原蛋白属于“劣质蛋白”,是营养价值可能比牛奶鸡蛋还要少,与其花大钱买这种所谓的保健品,还不如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
补充胶原蛋白就一定能达到肌肤当中吗?一定能让肌肤恢复年轻活力吗?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胶原蛋白进入体内还可能形成脂肪让身材越来越胖,此时更容易增加慢性病风险,所以不要继续交智商税的。
【3】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结构与仁雌激素非常相似,又被称为“植物性雌激素”。有些人认为大豆异黄酮具有丰胸以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非常微弱,只有雌激素的1/10万~1‰,想靠它丰胸或延缓衰老,简直就是理想化。
临床上我们可以使用雌激素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但这些都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并且定期监测体内激素水平。
【4】口服白藜芦醇
口服白藜芦醇缺乏足够可靠的证据支持口服功能。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在红酒,葡萄,桑葚和花生等均有发现。
根据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够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炎症反应,降低患癌几率,更有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在细胞和食动物实验中进行的。
白藜芦醇是否对人体有好处,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只能说具有一定潜力。白藜芦醇作为护肤品中的抗氧化成分,涂抹在脸上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口服白藜芦醇还缺乏足够的可靠证据,也无法真正证明能够防病抗衰老。
【5】燕窝
燕窝受到很多人欢迎,但营养成分其实就是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从蛋白质质量分析吃燕窝还不如吃一颗鸡蛋,营养更实在。
被商家炒作到神乎其神的“唾液酸”,没有证据证明摄入它对人体有美容保健功效,更何况燕窝还存在过敏风险,为了美容养颜的目的,花高价钱吃燕窝,真没必要。
网络上曝出燕窝其实就是糖水,其中所含有益成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吃进体内不一定能够滋补身体,还可能会让身材越来越胖。
有些人贪图便宜购买到劣质的燕窝,为假冒伪劣商品测进体内,很容易增加消化系统代谢负担,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继续交智商税了。
【6】鱼油
鱼油一直受到中老年人欢迎,甚至有些中老年人听信于“无良销售”的花言巧语,把家底都掏空了。
市面上售卖的鱼油保健品,并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说明,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鱼油的主要成分是N-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EPA和DHA两种。
有研究提出鱼油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益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澄清了一个事实,就是鱼油并没有宣传中,那么强力和有效,大家还是应该保持理性。
一.看标签。在商品标签或包装上,应根据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内容,标明主要原料、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厂名厂址、使用方法、规格、储藏方法、保质期和注意事项等。
二.看网上查证消息。对保健食品真伪如果有怀疑,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
三.看购物凭证。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若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
四.看标记。每个保健食品内外包装上都应有“蓝帽子”标记。两注意:1、注意虚假广告。保健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可能医治疾病。
2、注意批号。在“蓝帽子”下方应标有卫食健字,并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
购买保健品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欺骗了,毕竟你购买的保健品未必能起到真正养生的效果,还可能会被坑钱又伤身。想要养生还是应该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体育运动等,更有助于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
最近某企业旗下的保健品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已处于风口浪尖上。今天给大家科普几个概念。 什么是保健?即对身心健康具有预防性,能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的措施。 保健是指保持和增进人们的心身健康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预防由工作、生活、环境
对于保健品来说,的确是很多人存在较大误区的一个“细节”。很多人用保健品来治病,还有人用保健品去抗癌;看得出来保健品在大家心目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您所认为的神奇并不一定是真的神奇。保健品有用吗?对于需要它的人群,食用有用;但是对于身体根本不需
保健品的消费套路新闻经常介绍,但还是有不少的中老年人上当。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来自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反而对死亡就会越在意。而一些保健品商家就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所以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得手。有研究显示,我们国家每年
有这么一个暴利行业,堪称历久弥新,无论哪个时代都是黄金赛道,还具有“老少通杀”的特质,大家猜猜,是什么行业?那就是保健品行业。这个行业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管你是男女老少,对人家来说都是韭菜,“割”就完了。如今的年轻人都是一边拼命,一边用钱
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抱有成熟的健康理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健,注重养生,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追求健康养生的过程中,一些“精明商贩”同样也看出了其中的商机,各式各样且五花八门的保健用品也纷纷走上市场,让人眼花缭乱
食品营养学以及药理学角度,针对于市面上所售卖的保健品给予一定的表明:易与医学药物成分以及功能性食品相互混淆,存在亚急性以及毒性副作用原理。01保健品不是药!市场上所售卖的保健品平均价格控制为250元到350元左右,21.8%的产品价格飙升至
骗一个人,7天,你会觉得有点可能。而骗光一个村,仅用了7天,你信吗?别急着否定,这事还真的存在。2017年12月,这群骗子团伙进村。第1天,他们打着“送温暖”的口号,给村民送鸡蛋、牙膏等小礼品,还说明天有更好的福利,让村民在某地集合。第2天
王先生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平日里喜欢在社区公园里和邻居们聊天解闷。由于年轻时从事重体力工作,他经常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腰背酸痛等。最近,他的邻居李女士告诉他,她的女儿在网上购买了一些保健品,很快就感觉身体有所改善。李女士建议王先生也购买一些保
前段时间,号称“带货一哥”的辛巴因在直播带货中销售燕窝,陷入了“打假风波”。经过消费者曝光,再加上职业打假人王海的检测,辛巴所售燕窝被认为“仅仅是风味饮料,成分只是糖水”。12月23日,“燕窝事件”迎来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广州白云区市场监
上周六,小婧(化名)收到了她上个月在澳洲代购那买的保健品,一共8瓶:“这些东西我都吃一年多了,每个月都要买一批。”打开小婧的床头柜,映入眼帘的是十多个瓶瓶罐罐,上写的都是英文。“这是复合维生素,我一般早上吃,这是葡萄籽精华,抗氧化的。”说起
生活中交智商税的时刻不在少数,有的时候经不住怂恿和诱惑花钱就买下来了,但实际上回到家才发现这东西并没有用。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健康格外关心,总想通过一些保健品或者营养品,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但是请记住,保健品永远是保健品,营养品
随着人们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如今开始注重保养身体,有些商家抓住了人们养生的心理,推出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甚至宣称保健品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延年益寿。如今保健品越来越受欢迎,主要就是如今人们承受的压力和疾病困扰,都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尤其是在
在大家眼中,什么人应该吃保健品,保健品又值不值得买呢?如今和过去不同,现代人更追求健康以及高品质的生活,但又有着“是药三分毒”的理念,讲究药补不如食补。可又管不住嘴,胡吃海塞怎么办呢?部分人思虑再三后,认为保健品是通往健康之路的有效途径,为
保健品卖得很是火热,尤其是中老年人,简直深信不疑生怕买不到手。老人家想保养身体、补充营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总被忽悠让做儿女的就不那么淡定了~不时听说隔壁大爷被忽悠几次了,家里堆了好几样不知名的保健品,可是花了大价钱!又听亲戚说王阿婆怎么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的旗号,以销售“养老产品”、提供“养老服务”等名义设置陷阱,骗取老人钱财,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丰台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法从严、从快打击老年朋友最深恶痛绝的犯罪行为,全力追赃挽损,用心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