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新闻中说到,很多老年人花费巨资购买保健品,结果耽误病情,身体健康反而受损。一时间人们对保健品充满了各种疑虑。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呢?常常有朋友问:作为营养专家,您自己日常会吃各种保健品吗?比如维生素片、钙片,比如葡萄籽、花青素、鱼油胶囊,...
最近新闻中说到,很多老年人花费巨资购买保健品,结果耽误病情,身体健康反而受损。一时间人们对保健品充满了各种疑虑。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呢?
常常有朋友问:作为营养专家,您自己日常会吃各种保健品吗?
比如维生素片、钙片,比如葡萄籽、花青素、鱼油胶囊,又比如蜂王浆人参、阿胶、燕窝之类传统补品,您更愿意吃哪些呢?您是怎么判断的呢?有人说30岁之后就适合吃保健品,也有人说年过40就需要吃。
这里,我就以自己为例子,和大家分享我对保健品的判断和选择。
首先,日常三餐是本,不能用保健品来替代健康饮食。
我平日主要是通过三餐来补充营养,追求食材的品质和多样性。食物中的保健成分比那少数几个保健品要丰富多了,而且互相配合平衡,安全性更高。
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提取出来的某种维生素或保健成分,并不能实现吃天然食物、吃健康饮食所带来的长期好处。单一的成分摄入过多就有可能产生副作用,而搭配合理的健康饮食不会带来某种成分过量的危险。
比如说,单吃维生素E胶囊,远不如直接吃坚果、油籽、豆类和全谷类。这些食物都是维生素E的来源,但同时还给身体带来蛋白质、慢消化淀粉、多种B族维生素、多种抗氧化物质等。吃维生素E胶囊并不能起到降低心脑血管病险的作用,而富含坚果油籽、豆类全谷的健康饮食可以。
不好好吃三餐,食物质量很差,却迷信很多昂贵营养保健品,那就是舍本逐末了。遗憾的是,这种人真的很多啊,特别是中老年人。
其次,在饮食不足或指标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补充一些营养素或保健品。
人们有时候并不能保证天天饮食合理。健康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饮食质量很差,有营养素缺乏情况,强烈的应激,或者孕期哺乳期等情况,都是可以酌情补充营养素的。
比如外出开会、旅行等情况,我感觉吃全谷杂粮少了,感觉B族维生素不太够,就会服一粒复合B族维生素。觉得蔬菜水果不足,会吃一两个维生素C片。奶类和豆制品吃少了,会补充一粒200毫克的钙片。在冬天日照不足,我会考虑补维生素D;我工作盯着电脑时间长,眼睛比较疲劳,会考虑增加维生素A。虽然这些东西不可能替代健康饮食的长期好处,但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弥补供应不足。
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这事,主要和食物内容、工作压力等有关。不过,如果因为年龄增长,咀嚼能力下降、消化能力下降,缺乏维生素的风险更大一些,所以老年人可能相对更需要适当补充适量的维生素,使其达到推荐的供给量,而不是把它们当药吃。
如果有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也可以按身体情况选择服用相应的保健产品。但是需要注意,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状况改变了,那么服用的这些增补品也应随之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长期服用。各种传统补品也是一样的。
第三,营养素和保健品的效果,和它的价格没有直接关系。
在需要补充维生素的时候,我没有购买昂贵的产品,直接用几块钱一瓶的OTC药片。因为我吃它们是为了弥补食物中的烹调损失,不是为了替代天然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维生素产品已经可以达到我的要求。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几十年的老产品了,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剂量合理,就足够了。
为什么药片便宜而保健品贵?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方面,国家对药物有价格控制,而对保健品没有价格控制。另一方面,普通维生素小药片不像保健品那样有广告和营销投入,所以成本比较低。
当然,愿意服用价格高些的保健类营养素产品也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只是我比较节俭而已。现在最遗憾的是,购买这类低价产品越来越难了,厂家不愿意生产,药店不愿意卖,嫌利润太薄……买个复合B族维生素,要碰运气,可能跑好几家店才能找到。
第四,营养素以外的营养补充品,要根据身体情况来选择。
花青素补充品,以及葡萄籽胶囊之类其他抗氧化补充剂,都不能完全替代从蔬菜水果中日常摄入抗氧化物质。我认为,从食物中摄入最为放心,大量吃单一品种未必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按我所看到的研究结果,抗氧化物质补充剂并不能替代健康的三餐起到减少癌症或延长寿命的作用。甚至有些研究发现,大剂量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反而增加了某些疾病的风险。我认为,身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素应有一个平衡,氧化和抗氧化状况要平衡。大剂量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未必适合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使用前需要咨询营养师或营养医师。
如果长期饮食习惯是鱼肉、精白主食过多,身体炎症反应水平高,缺乏抗氧化物质,那么补充一些抗氧化保健品可能是有帮助的。如果身体不是这种状况,就不一定要大量服用这些成分。我本人在日常蔬果、杂粮、豆类都有足够摄取时,不会吃抗氧化保健品。
我目前各项血脂指标完全正常,所以降血脂保健功能的产品一律没有吃。别人曾经送我植物甾醇酯、卵磷脂、降脂保健醋、鱼油胶囊之类有血脂调节功能的正规保健产品,但我只是提醒自己每周吃两次鱼,每天吃一只蛋。我从小胃肠比较娇气,尝过鱼油胶囊和亚麻籽油胶囊,感觉吃了胃里不太舒服,有点反胃。然而,吃鱼的时候身体没什么不良反应。所以我还是直接吃鱼好了。
有些保健品是天然食物直接制成,比如果蔬冻干粉、木耳粉、螺旋藻、奇亚籽之类,虽然比直接吃日常食物贵很多,性价比不够理想,但也不至于有很大风险。我吃过开会时发的螺旋藻。按推荐的量吃,没发现身体有什么变化。有时候出门旅行吃不到蔬菜,就吃十几粒螺旋藻片作为弥补,日常并不吃。相比而言,我更愿意三餐多吃点菠菜之类的绿叶菜。
第五,传统"补品"也不能随便吃,要看体质。
以前父母对我说,40岁之前不要随便吃补品。但我觉得即便过了40岁也未必要吃补品。
人参、西洋参、鹿茸、石斛之类,我都没吃。我认为中药还是不要随便吃的好,凡是药物,无论中药西药,吃错了都会带来麻烦。如果一定要吃,也需要请医生和保健专业人员来综合评估身体情况,再做决断,万万不可跟风乱吃,也不要因为电视上提供了某个方子,就自己去药房买了随便吃。
有人送我一小盒燕窝,为了不浪费,煮来吃了几天,没发现有什么效果。估计即便有效果也需要长期吃,偶尔吃几天是看不出的,而我作为环保主义者,支持保护野生鸟类,绝不会主动买这种东西吃。桃仁阿胶片等阿胶产品也有人送过我,没发现有明显美容或强身效果,但也没有看到不良反应。我就当糖果,饥饿的时候吃一块垫垫,感觉对缓解饥饿感还是效果不错的。
蜂王浆吃过一瓶。我吃这个超过一周还是有变化的,脸上的光泽似乎会更亮一些。但也有副作用,吃一段日子之后皮肤容易长包,所以也不敢经常吃。
第六,补充营养素产品时,要考虑剂量合理性。
购买营养素产品时,选择合适的内容非常重要,并不是其中营养素含量越高就越好,也不是营养素品种越多就越好。能够和自己的饮食内容相对应,弥补膳食中的部分营养素不足,又不会造成某些本来不缺乏的营养素过多,使营养素整体比例趋于合理,才是最好的。
服用营养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剂量是否合理。很多进口产品剂量太大,并不适合长期服用。在服用多种产品时,有些成分可能有重叠,要高度警惕是否会产生过量风险。如果同时服用药物,还应考虑营养补充品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方面最好能咨询专业人士。
第七,不要夸大营养保健品的作用,警惕营销洗脑。
购买保健产品时,要看清是否正规企业产品,有无保健产品标志(请网上查询),批准的是什么保健功能。按我国法规,保健产品不能宣传疗效,不能声称替代治疗药物。不要被推销员洗脑,不要相信夸大宣传。
很多老年人缺乏对保健产品的理解,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主要健康矛盾,容易被推销人员忽悠。不可能指望每个非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复杂的保健产品及其作用机制,针对本人情况作出决策,而医生也不可能在本行之外花大量时间精力帮助病人作出相关决策,而产品销售人员难免会言过其实,再说他们本身也缺乏相关专业基础。这种乱象,正说明我国的国民营养指导制度极为欠缺。
目前老年人被保健品洗脑的现状,正好说明中国需要真正有资质的营养保健专业人员,和一个能够惠及全体居民的营养指导体系。正如应当广泛建立社区医生制度一样,社区营养师制度能够帮助居民了解自己适合怎样安排三餐,也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营养保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