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5:47:34 | 浏览:594
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了,很多人都在忙着采购年礼。毕竟过年回家有父母公婆岳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朋友……串门走动总不能空着手吧。
可是,到底买什么东西合适呢?很多人问我:“你是营养专家,会买营养品和保健品作为礼物吗?”其实,我很少买这类产品。倒不是因为我真的认为营养品和保健品都没有用,全是骗人的,而是因为送它们作为礼物难度比较大。保健食品各国都有,它有社会需求所以有存在意义。不过,麻烦就在于它们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不敢随便送。
虽说有“药食同源”这一说,但食品、保健品、药品三者的管理不同,批准的难度也不同。到底它们有什么区别呢?营养补充品到底是药还是保健品呢?恐怕绝大多数人还弄不清,这里简单说说这些常识吧。
食品能提供营养素,但短期内无法治疗疾病
超市和农贸市场里的普通食物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吃的,都是非常安全的东西(当然,少数人也可能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和不耐受等反应)。
食品要有容易接受的色香味和口感,而且必须能提供营养素。其中也含有一些保健成分甚至药效成分,但是含量比较低。
的确,吃对了食物能够帮助疾病的康复,但也只是辅助作用。正因为食物中的药效成分比较少,所以不能期待用它在短期内治疗疾病。比如说,合理调整饮食,再加上运动,能够改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但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再比如说,人们相信多吃芹菜菠菜有利降低血压,但绝不可能是吃一餐之后就马上能够降低20个毫米汞柱——要真是那样,没有高血压的人哪儿还敢吃芹菜、菠菜呢?
所以,没有哪个国家允许普通食品宣称疗效,或是宣传特定保健功能。对于预包装食品来说,就连“含某种营养保健成分”的说法,也有法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来专门管理。测定数据证明含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说是“含有”还是“富含”。
药品只能用于特定病理状况的患者
对于药品来说,是否含有营养成分或是口味的好坏都不是它的主要考虑因素,治疗效果才是第一位的。药物的生产和销售必须有审批许可,药效必须得到可靠的临床研究来证明。如果吃了很久都没有效果,这种药就该扔了。
药是给治疗目标使用的,不能起到补充营养素的作用,无法替代健康饮食。除了少数营养补充用的药物之外(即便如此也不能过量),药效成分一般都会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所以它们只能用于特定病理状况的患者,如无医嘱,不能随便乱吃药,更不能日常不好好吃饭,却把药当成饭吃!
保健食品具有生理调节作用,但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某种意义上,保健食品的性质居于食品和药品之间。它们一般不讲求是否美味,但在考虑营养素含量的同时,还会考虑到是否具有特定的生理调节作用。
在经过可靠的功效实验来验证保健效果之后,保健食品还需要通过审批,获得保健食品的许可。而且,只能宣传被批准的那个保健功能,不能夸大作用,扩大功效范围。比如说,得到批准的只有一个血脂调节功效,就不能宣传它具有美容、降糖、减肥……等等其他功效。
正因为保健食品比普通食品的生理调节作用大,所以它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只针对需要这种调节作用的人。打个比喻说,A先生身体的某个代谢路径需要往左边调一下,如果吃了某个保健品,正好方向调对了,当然效果很好;但B先生的身体需要往右边调一下,他跟风吃了这个保健品,结果调节方向错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当然,和药品相比,保健食品的调节力度达不到药物的那种程度,也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所以相关法规禁止它们宣传药效。
总之,一种东西的“保健作用”“生理调节作用”越强,那么它就越“挑人”,越不能随便用。世界上很难找到对所有人、所有身体状况都有好处的“万灵”式保健食品。
营养素补充品只能治疗营养素缺乏症
还有一类是营养素补充产品,在一些药店里会被当成药品来卖,有些还会作为保健品来推销给消费者。比如维生素C片、叶酸片、钙片等。
营养补充品都是食物中的正常成分,所以只要剂量不过大,总体而言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到底有没有好处,要看人们是不是缺乏这种营养素。如果正好原来有缺乏,那么补充营养素会十分有效。但是,吃得过量或不得法,也会带来副作用。
比如说,原来因为维生素C缺乏而牙龈肿胀,因为维生素B1缺乏运动后的肌肉酸胀难以恢复,因为维生素B2缺乏嘴角疼痛,因为维生素A缺乏眼睛发干……那么在补充相应的营养素之后,效果会立竿见影,几天内就能看到改善效果。所以,营养素的确可以作为药品服用——用于治疗营养素缺乏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缺乏的人吃了也会有同样的好处,更不意味着越多越好。
比如说,如果没有缺铁性贫血问题,膳食中有足够的肉类,那么补充含铁元素的保健品意义不大,而体内过多的铁并不利于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的预防。又比如说,婴幼儿每天喝的母乳和婴儿奶粉中已经有了足够的钙,如果表现出缺钙症状,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或者消化吸收能力太差所致。不解决原因,一味补充钙片,反而给婴幼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肾脏带来沉重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害孩子的健康。
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作为药物销售的维生素产品非常便宜,有些便宜到100片(粒)只有几块钱;而作为保健品的维生素卖得则非常贵,最少一瓶几十块,动辄几百甚至上千?
其实这只是因为维生素类药物有价格管理,本身成本不高,而且通常很少做广告,所以价格非常亲民;而保健品则没有价格管理,广告和营销费用高昂,而且销售时利润空间大得多。
卖一瓶赚十块二十块,和卖一瓶赚几毛钱相比,换了你当售货员,你会推广哪个呢?至于直销之类方式就更不用说了。
一瓶本来价值几十元的复合维生素,加点糖、酸、香精、填充剂和少量植物冻干粉(就算有比例通常也不多)等配料,只要推销水平高,卖几百块钱的也不罕见。卖的人盆满钵满,买的人得到面子和心理安慰,双方皆大欢喜。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少买它们当礼物的原因。
准确了解亲友的身体情况后才能买对这类礼物
如果想给亲友家人买些保健食品或者营养素增补产品,那么就一定要深入了解亲友的身体状况。无论是中药补品,还是营养补充剂,或者保健食品,都得买对品种。要考虑到他们的疾病状况,生理特点,要考虑到他们的日常饮食,甚至还要考虑到他们正在服用什么药物,是否会有不良反应。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饮食质量很差,有营养素缺乏情况,强烈的应激反应,或者孕期哺乳期等情况,是可以酌情补充营养素补充品的。各种保健类补品在某些身体状况下也可以按身体情况选择服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状况改变了,那么服用的这些营养补充品或保健食品也应随之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长期服用。
总之,这事儿太有技术含量了,工作量也太大了。若只听推销员一面之词,又往往会夸大宣传。所以,在购买使用这类产品之前,需要仔细看包装上的产品说明,有无保健食品标志和审批号码,是否经过验证合法生产的。一定要详细和亲友沟通,然后找个靠谱的营养保健专业人员来咨询。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最近某企业旗下的保健品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已处于风口浪尖上。今天给大家科普几个概念。 什么是保健?即对身心健康具有预防性,能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的措施。 保健是指保持和增进人们的心身健康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预防由工作、生活、环境
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了,很多人都在忙着采购年礼。毕竟过年回家有父母公婆岳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朋友……串门走动总不能空着手吧。可是,到底买什么东西合适呢?很多人问我:“你是营养专家,会买营养品和保健品作为礼物吗?”其实,我很少买这类产品。
来源:滨海时报保健品真的有宣传的那种神奇功效吗?究竟该不该吃呢?有哪些保健食品和药品不能混着吃?详细了解一下吧什么是保健品?保健品,全名“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
保健品作为一类独特的商品,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对其所具有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常常加以购买,以希望能从中获得治病强身的功效。与之相反,有些人则认为,保健品其实与一般的商品没有什么两样,其并不具备有什么神奇的功效,究竟保健品是否真的有用呢?顾名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了,很多人都在忙着采购年礼。毕竟过年回家有父母公婆岳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朋友……串门走动总不能空着手吧。可是,到底买什么东西合适呢?很多人问我,我先简单说说曾经给亲友买过的年礼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由此也带动了一些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的热销。专家指出,盲目的保健不可取,对于保健品,许多人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什么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近日,权健事件发生后,保健品再次成为了热议话题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它和药品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辨别?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保健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释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冯松龄)“保健品不都是食品,保健食品有蓝帽子,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不能代替均衡膳食。大家记住了吗?” 6月28日,在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活动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为现场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之间有什么区别?蔬菜、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如何消除?......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知道吗?从今天开始小编将会为大家持续带来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
2021年6月22日-28日,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由江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食安委专家有话说》栏目,每天邀请一名省食安委专委会委员,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话题进行科学权威的解读。本期专家是江苏省营养学会秘书
保健品卖得很是火热,尤其是中老年人,简直深信不疑生怕买不到手。老人家想保养身体、补充营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总被忽悠让做儿女的就不那么淡定了~不时听说隔壁大爷被忽悠几次了,家里堆了好几样不知名的保健品,可是花了大价钱!又听亲戚说王阿婆怎么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日讯省政府新闻办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助推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解读《关于创新监管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创新监管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中国食药监总局从食品到药品分为一般食品、保健品(蓝帽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药品这四大类。一般食品是能满足我们基本生存的食品,没有特殊的功能,如馒头、点心等等。保健品也称功能食品。按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的定义,保健品是指具有特定保
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到,今年1—5月,湖北省广告监测和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显示,湖北省内外广播电视媒体利用所谓的“养生节目”“健康专题”栏目大量播放与身体健康有关的医疗、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其他商品广告,部分广告涉嫌违反法律法
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 (赵鹏)近年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案例屡见报端,这与不法推销人员神乎其神的广告宣传脱不了关系,有些不法推销人员声称自己销售的保健品“包治百病”,或者只要服用了自己的保健品,就能长命百岁。那么,保健品到底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