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4:40:57 | 浏览:68
如何科学认知保健食品
又如何辨别虚假宣传“套路”
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疾病
白领王女士向记者诉说:“我爸又不吃降压药了,说自己买的保健食品专治高血压,还没有副作用。”那么,商家宣称“专治高血压”是否合法?保健食品能否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北京尚左律师事务所主任毛伟旗律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释义》,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也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资料图
毛伟旗表示,保健食品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商家在销售和宣传上也不得暗示治疗功效、疾病预防等内容。此外,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或销售话术中一旦出现降血压、降血糖这样带有功效性的字眼,消费者应该第一时间引起警惕,因为这是典型的违法现象。上述案例中,王女士的父亲舍弃本身服用的降压药,而以保健食品替代,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轻则耽误治疗,重则危及生命。
毛伟旗介绍,目前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消费者应当警惕超出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的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套路难防
去年夏天,市民王先生的母亲瞒着家人坐大巴去了趟河北秦皇岛,回来后带着满满两大袋保健食品。据他母亲讲,这次旅游是200多位老人一起参加的“养生之旅”项目,收费仅200元/人。在健康讲座上,“专家”推荐原价3.8万元的保健食品以6380元的优惠价出售。
亲情陪护诱骗购买保健食品。谢正军/图
中国食品营养保健协会副会长历梁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关于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夸大宣传效果。一些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或不实承诺,如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是专家义诊设骗局,会议营销有套路。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讲授“养生”知识,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三是“免费活动”洗脑,亲情陪护骗财。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免费旅游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惯用伎俩首先是从关怀入手,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开始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通过逐步交流取得老人的信任,最后再推销产品。
四是虚构权威证明。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或用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内容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欺骗性极强。
科学认知辨别套路
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上网搜集了很多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案例给老人看,可老人根本不听不看,说宁可自己被骗,至少有人陪她说话。
毛律师表示,关心老人的情感需求,对于避免老人被违法保健品商家欺骗是有一定帮助的。他呼吁大家一定要抽时间陪伴老人,多和老人沟通,及时提醒老人防止被骗。
那么,如何辨别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套路?毛律师给消费者总结了几个小技巧:
一看销售场所资质。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产品相关信息,做好“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三是分辨广告和宣传内容。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
四是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当下,人们的饮食习惯存在普遍性饮食营养结构不均衡,总热量相对过剩,而必需微量营养物质不足的现状。通过食用保健食品补充部分营养,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共同选择。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既不同于普通食品,又有别于药品。到底什么是保健食品?它
近日,权健事件发生后,保健品再次成为了热议话题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它和药品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辨别?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保健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释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7月5日,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2019年江苏省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讯员滕志铭成昌涛扬子晚报/扬眼记者薛玲此次活动以“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
内容来源:食品生产处
什么是保健食品?先来认识一下保健食品的标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蓝帽子”。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
如今保健食品市场庞大、真假参半,很多虚假宣传,让老人们频频吃亏上当。9月4日上午,在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保健食品科普活动中,专业人员就带着中老年市民一起学习,如何分辨真假保健食品。【盲区一: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治疗疾病!】市场监管部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所谓的保健食品却暗藏致命禁药 央视记者调查揭秘保健食品黑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宣称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青睐。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买回来的所谓保健食品后,总是感觉心里发慌,身体不
相信很多人服用保健食品都有同样的问题,希望在服用各类保健品的时候,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与降低饮食间的交互作用。今天我们将常见保健食品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做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钙、铁、镁等矿物质建议在饭中或饭后服用,食物中的其他营养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福证券,赖靖瑜)一、 保健食品行业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对于健康的支付意 愿不断提高。而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较难逆转,对于保健类产品的消费 将会相对刚性。当前,保健食品行业整体
如今,保健食品消费市场不再是老年人群的“一枝独秀”“90后”年轻人正成为购买保健食品的“主力军”!但纵观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可能会感到疑惑——什么产品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究竟该如何挑选?本期“食安委专家有话说”邀请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
(1)什么是食品?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2)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特医食品的定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保
很多人都分不清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到底有什么区别?你买回来的东西,到底是属于食品、药品还是保健食品?1.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所下的定义,食品是指所有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不以治疗为目的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加工食品、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之间有什么区别?蔬菜、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如何消除?......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知道吗?从今天开始小编将会为大家持续带来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