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4:29:39 | 浏览:160
近日,演员唐某被“代言”澳琳达保健食品获赔20万元事件冲上微博热搜。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涉事澳琳达品牌益生菌产品为固体饮料,并非热搜新闻所称的保健食品。同时,社交电商平台上也有发帖者分享澳琳达益生菌产品的功效,如“改进肠胃包括睡眠问题”等。
上述案件中涉事产品虽不是保健食品,但仍有消费者发帖传播产品功效,这反映出大众对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区别的认知并不清晰。作为消费者,该如何理性看待保健食品的宣传?
涉事产品实为固体饮料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澳琳达公司未经唐某方同意,擅自在其多个网店及官方网站等使用唐某肖像进行广告宣传,并在其认证的公众号发布多篇文章,在文章中使用多张唐某肖像照片用以宣传其品牌及“500亿活菌/条澳洲进口益生菌女性减毒肠道益生元”等产品。该行为误导公众,营利目的明显,侵害了唐某的利益,侵犯了唐某的肖像权。一审判决澳琳达公司赔偿唐某经济损失20万元及维权合理支出费用3000元,并向唐某公开道歉。澳琳达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澳琳达公司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记者发现,某电商平台澳琳达益生菌旗舰店内有成人、女性、儿童3款在售的进口益生菌产品,其中,女性益生菌产品为案件中涉事产品,类别标注为“固体饮料”,并非热搜新闻所说的“保健食品”。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唐某的粉丝以为是唐某代言而购买了这款澳琳达益生菌,并分享该产品的功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食品主要分为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经过监管部门根据相应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价后才上市,可以宣称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功能,而且这类产品在包装上应标注保健食品标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帽子”标志。
固体饮料能否宣传功效
2022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规定,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应当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固体饮料”,字号不得小于同一展示版面其他文字(包括商标、图案等所含文字);不得使用生产工艺、原料名称等明示、暗示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功能以及满足特定疾病人群的特殊需要等。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固体饮料的本质就是普通食品,食品是不能宣传任何健康功效的。即使是国家批准上市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是有目录规定的,超出目录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千万不要把固体饮料误认成保健食品。
明星不得代言保健食品
明星代言的实质是明星的光环效应,将其与产品联系起来,将消费者对明星的关心迁移到对商品的关心,提升、加强商品认知度和名气,一些消费者往往会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而买单,最终转换成购买力。那么明星能否代言保健食品?
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明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到依法、依规、诚信开展广告代言活动。并划定红线,“不得为烟草及烟草制品(含电子烟)、校外培训、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广告代言”。
阮光锋分析认为,明星的光环效应会让普通公众失去理性,丧失选择能力,禁止明星代言将对消费者的权益起到更好的保护。同时,明星代言健康类产品此前已有不少“翻车”的案例,对保健食品行业及明星本人造成负面影响,限制明星代言能让明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加强保健食品宣传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中强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注册或备案的保健功能进行标签标识和宣传表述。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等。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企业不得宣传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不得在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中夸大功能范围,进行虚假宣传。
阮光锋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宣传规范的规定,就是为了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或预防疾病,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商家宣传的保健食品功效,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选购保健食品,如本身有疾病的消费者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记者 孟刚)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当下,人们的饮食习惯存在普遍性饮食营养结构不均衡,总热量相对过剩,而必需微量营养物质不足的现状。通过食用保健食品补充部分营养,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共同选择。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既不同于普通食品,又有别于药品。到底什么是保健食品?它
近日,权健事件发生后,保健品再次成为了热议话题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它和药品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辨别?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保健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释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7月5日,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2019年江苏省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讯员滕志铭成昌涛扬子晚报/扬眼记者薛玲此次活动以“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
内容来源:食品生产处
什么是保健食品?先来认识一下保健食品的标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蓝帽子”。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
如今保健食品市场庞大、真假参半,很多虚假宣传,让老人们频频吃亏上当。9月4日上午,在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保健食品科普活动中,专业人员就带着中老年市民一起学习,如何分辨真假保健食品。【盲区一: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治疗疾病!】市场监管部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所谓的保健食品却暗藏致命禁药 央视记者调查揭秘保健食品黑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宣称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青睐。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买回来的所谓保健食品后,总是感觉心里发慌,身体不
相信很多人服用保健食品都有同样的问题,希望在服用各类保健品的时候,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与降低饮食间的交互作用。今天我们将常见保健食品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做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钙、铁、镁等矿物质建议在饭中或饭后服用,食物中的其他营养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福证券,赖靖瑜)一、 保健食品行业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对于健康的支付意 愿不断提高。而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较难逆转,对于保健类产品的消费 将会相对刚性。当前,保健食品行业整体
如今,保健食品消费市场不再是老年人群的“一枝独秀”“90后”年轻人正成为购买保健食品的“主力军”!但纵观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可能会感到疑惑——什么产品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究竟该如何挑选?本期“食安委专家有话说”邀请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
(1)什么是食品?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2)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特医食品的定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保
很多人都分不清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到底有什么区别?你买回来的东西,到底是属于食品、药品还是保健食品?1.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所下的定义,食品是指所有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不以治疗为目的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加工食品、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之间有什么区别?蔬菜、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如何消除?......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知道吗?从今天开始小编将会为大家持续带来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