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4:17:02 | 浏览:328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大众热议。
来自广州的黄女士,8年前曾做换心瓣膜手术,医生嘱咐术后一定要长期按时服药来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自从黄女士3年前入了保健品的“坑”,就擅做主张,直接用它替换药物。
年三十晚,黄女士身体出现不适,但也没想着就医,而是继续服用保健品,还是儿子发现不对劲,及时送医,可惜最终也没能挽回母亲的性命。
图源:看看新闻
儿子事后整理遗物时发现,母亲这几年光买保健品就花了30多万元,现在家里还遗留大量还没拆开的保健品。
因保健品受骗,花冤枉钱不说,还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事件在生活中屡屡上演,虽然每每都有新闻提示我们,但还是有不少老人趋之若鹜。
而说到保健品,其实很多人连它是什么都分不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指出:保健品主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简单来说,保健品的本质就是食品,可以帮助调节机体功能,但并不能治疗疾病。
但生活中还是有不少老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的新闻——
广州82岁的温老伯是一位独居老人,4年下来,花了差不多20万在保健品上,最夸张的是一次性花了7万买了80盒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而生活中的他却非常节省,去菜场买菜都拣便宜的买;
近日,河北邢台某老年服务中心被多位老年人举报,该中心假借老年休闲中心之名,向老人集中售卖保健品,最终卷走30多万元,20余名老年人被骗30多万。
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出,基本都是老年人被骗,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老人?
数据显示,随老龄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2020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8万亿元,而保健品行业作为老年群体的刚性需求,是整个养老产业的关键一环,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未来,保健品可能会更深地渗透到老年人群当中。
为什么老人容易受骗?不妨从2个原因分析。
一是骗子抓住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加上身边老友都比较在意健康问题,所以会考虑一些有功效的保健品,而这些骗子就会抓住老人这种心理,通过开展一些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方式吸引他们参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了解不深,很容易被花样宣传诱惑,最终导致上当受骗。
二是打亲情牌,不少骗子会深入了解老人是否丧偶、子女是否在身边等情况,然后通过一些“热心帮助”,如给老人买菜做饭、陪聊天等,初步赢取老人信任,之后再推销保健品掏空老人钱财,所以这时一些独居老人或和子女关系不太和谐的老人更容易上当受骗。
老年人对保健品常识的不了解,也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其实有一些被“吹上天”的保健品,并没有宣称的作用。
(1)中老年女性喜爱的燕窝、胶原蛋白
燕窝的宣传词对女性十分有吸引力,什么美容驻颜、滋阴大补等,尤其是“唾液酸”,说是燕窝当中最有价值的营养,可如果从营养价值来看,可能还不如吃一个鸡蛋好。虽然它当中确实有高达49.8%的蛋白质,但并没有涵盖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
而胶原蛋白,大家对它的印象就是,缺了它“皮肤差、老得快”,一旦缺乏就要及时补充。可口服的胶原蛋白,在被胃肠分解成氨基酸、进入血液合成各种蛋白质后,是否能被用来合成皮肤里的胶原蛋白,还需要看DNA,而不是你吃多少就能合成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