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3:46:09 | 浏览:418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谎称权威机构,以老人过去购买的保健品可以退款为诱饵,筛选出手阔绰的“优质客户”多次行骗。近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办理了一起针对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二审上诉案件,检察官在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同时,积极推进追赃挽损,引导被告人全额退赔。
承诺返现,请君入瓮
2018年11月,家住北京的朱阿姨接到了一通电话:“阿姨,我这里是国人健康联盟的工作人员。最近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我们查到您之前买保健品花了40万元,现在这些冤枉钱都能给您退回来了!您要是方便,明天我们就安排工作人员开车载您去XX六星酒店申请退款……”
朱阿姨已近八十岁,听着电话里的说辞将信将疑,但自己过去确实在保健品上花了不少钱,数额与电话里说的大抵相同。“权威机构工作人员”“退钱”“车接车送”“六星酒店”听着诱人又可信,朱阿姨暗自思忖:我先过去探探虚实,一分钱也不带,能退钱最好,再不济也不会再被骗钱。
返现未到,消费先行
第二天一大早,朱阿姨就被等在门口笑容可掬的司机接走了。六星酒店非常热闹,看到会场内还有其他像自己一般耄耋之年的老人正与工作人员交流、填表,朱阿姨稍稍放下心来。
交谈中,工作人员告诉朱阿姨,保健品市场正在进行大整治,之前她购买保健品的40万元能退还90%,还附赠全身体检、专家座谈,请的都是著名医师……
这些话让朱阿姨吃了定心丸,她先是参加了工作人员安排的体检,体检“成功诊断”出朱阿姨患有三高、糖尿病、萎缩性胃炎。工作人员推荐她购买了XX牌灵丹妙药,并承诺当日付款的药品同样能享受90%钱款返还的补贴。朱阿姨爽快刷卡5万元购买了对方力荐的保健品,提着大包小包回了家。
“待遇”升级,越陷越深
2020年2月,朱阿姨又接到销售人员电话,称国家推出了新政策,继续交钱购买保健品可以升级成优质贵宾客户,不但能够享受退款补贴待遇,还优先补贴、急速到账,退款将在一周左右时间就能返到卡内……在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中,朱阿姨又刷了15万元。
两天后,朱阿姨再次接到销售人员的电话,说公司推出了新项目可以进行保本储蓄,存钱三个月能够获得8万元利息,朱阿姨当日又刷卡32万元。
5月底,朱阿姨终于有所醒悟,她拨打工作人员电话索要承诺的“返现”和自己给付的钱款,却发现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还钱。朱阿姨随后报案。
经查,与朱阿姨经历了相同遭遇的还有北京的郑大爷、王阿姨,他们也于2019年间被这一集团用同样的骗术数次骗取钱财。
检察亮剑,骗术揭秘
这是北京市检一分院近期办理的一起典型的保健品诈骗二审案件。2021年11月,海淀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张某、孙某某、佟某构成诈骗罪共同犯罪。随后,张某等三人以事实不清、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
二审审理期间,检察官办案团队积极调取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书证等大量证据,梳理出了完整的证据链条,对本案中诈骗集团的犯罪事实予以认定。
经过检察官的充分释法说理,犯罪集团的领导者张某表达了向受害人退赔的意愿,并最终将涉案赃款全部退赔,但张某仍心存侥幸心理,拒不认罪,且试图以退赔情节同检察机关讨价还价,以求降低刑期。
检察官对本案事实证据进行全案审查后认为,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张某有诈骗老年人情节,应酌情从严惩处,虽然对老年人被骗钱款进行了全部退赔,但其二审期间拒不认罪,因此不能够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其刑期进行法定减轻,应维持一审原判。
今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三名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承办检察官介绍,该诈骗集团的主要诈骗对象为老年人,诈骗过程有分工、有体系,其诈骗手段有四项明显特征,需要引起公众的警惕:
1.虚构权威机构工作人员身份,声称可以对老年人过去购买的保健品予以退款,诱使老年人参与活动;
2.伪装成医生,对被害人进行“体检”,提供“专家座谈”,并称其患有三高、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症,使被害人出于信任,花费大量钱财购买所谓的“灵丹妙药”;
3.在与被害人建立信任关系之后,由诈骗团伙中的“销售人员”继续与被害人联络,虚构“购买保健品可返现90%”等理由诱使被害人多次购买保健品;
4.在被害人群体中筛选出手阔绰、有利可图者作为“贵宾客户”,利用被害人的信赖,以不同理由多次行骗。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最近某企业旗下的保健品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已处于风口浪尖上。今天给大家科普几个概念。 什么是保健?即对身心健康具有预防性,能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的措施。 保健是指保持和增进人们的心身健康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预防由工作、生活、环境
人人都想长寿,从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到现在富可敌国的富豪们,他们都想长生不老,或者是尽可能的为了多活一段时间而不惜一切代价。从秦始皇为了寻求仙人赐“长生不老药”,曾经两度派遣徐福率领几千人出海寻找“灵药”,再到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戴维·洛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的旗号,以销售“养老产品”、提供“养老服务”等名义设置陷阱,骗取老人钱财,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丰台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法从严、从快打击老年朋友最深恶痛绝的犯罪行为,全力追赃挽损,用心用情
保健品卖得很是火热,尤其是中老年人,简直深信不疑生怕买不到手。老人家想保养身体、补充营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总被忽悠让做儿女的就不那么淡定了~不时听说隔壁大爷被忽悠几次了,家里堆了好几样不知名的保健品,可是花了大价钱!又听亲戚说王阿婆怎么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谎称权威机构,以老人过去购买的保健品可以退款为诱饵,筛选出手阔绰的“优质客户”多次行骗。近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办理了一起针对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二审上诉案件,检察官在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同时,积极推进追赃挽
#健康2023#2月19日(星期日),中央电视台13套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公众号,市说新语同时报道了一个“保健品”坑老诈骗的信息,原出处是上周《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主要报道内容。节目的主题是整治养老诈骗在一直行动,目的是揭露保健食品非
继权健、华林之后,保健品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这次爆雷的是无限极。1月16日下午,一位认证为“幼童疑因无限极致心肌损害事件当事人田淑平”的网友曝出,其3岁女儿在“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
来源:滨海时报保健品真的有宣传的那种神奇功效吗?究竟该不该吃呢?有哪些保健食品和药品不能混着吃?详细了解一下吧什么是保健品?保健品,全名“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
保健品作为一类独特的商品,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对其所具有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常常加以购买,以希望能从中获得治病强身的功效。与之相反,有些人则认为,保健品其实与一般的商品没有什么两样,其并不具备有什么神奇的功效,究竟保健品是否真的有用呢?顾名
中秋已过,马上就要到国庆假期了,每年在这双节之际,很多朋友都会趁着假期的时间,去探望父母老人,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往往也会买一些保健品送给老人,但老年人吃这些保健品,真的有用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保健品的某些作用,又该如何正确合理地选用保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身体的亚健康现象十分严重,所以说健康养生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而且有不少养生爱好者喜欢吃保健品,认为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健康。那么保健品能长期吃吗?而
疫情期间,为了少生病,大家都在想着各种办法来提高免疫力,比如在家跳操等。当然也有不想运动的小伙伴,想着靠各种保健品来“强身健体”。那么,保健品真的能够提高免疫力吗?选购保健品要注意些什么?消道长这就为大家整理出往期的保健品测评数据,带大家正
01“我跟孩子说维生素吃多点无所谓,谁知道会这样......”莹莹的母亲哭着说。在某儿童医院急诊科,4岁女童莹莹因服用了超量维生素AD,正在接受洗胃治疗。她的母亲悔恨地说,莹莹因为听了我的话,每天把维生素像吃糖一样吃,最多一次吃了30多粒。
作者:云无心本文首发于丁香医生网站(dxy.com)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保健品真的有效吗?很多保健品在宣传各种功效的时候,确实是可以拿出相关研究文献的,可问题就在于这些「研究结果」本身就不靠谱。1. 基于
越来越多“80后”“90后”成“保健品控”□记者 帅才 长沙报道记者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80后”“90后”成了“保健品控”,相比老年人喜欢从各种讲座、活动中购买保健品,年轻的“保健品控”一般会代购、网购一些海外的保健品。“最是人间留不住